2025年9月6日,“全国日本经济学会年会暨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与日本经济发展——二战后80年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在吉林大学召开。本次会议由全国日本经济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中心主办,吉林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吉林大学日本研究所承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秘书长赵志敏,吉林大学党委副书记韩喜平出席会议并致辞。会议开幕式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党委书记闫坤主持。
赵志敏在致辞中说,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在这一重要历史节点召开全国日本经济学会2025年年会暨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与日本经济发展——战后80年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意义十分重大。中日邦交正常化50多年来,经贸关系一直是助力两国关系发展的“压舱石”和“推进器”。尽管双边关系起起伏伏,但经济合作总体保持向前发展态势,中日两国已经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紧密经济联系,这是中日双方顺应经济规律、坚守合作初心取得的积极成果。中日拥有广泛的共同利益,和平、友好、合作是双方唯一正确选择。日本经济学研究者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立足历史规律和时代潮流,充分发挥学界架桥者、推动者的作用,同日本各界搭建更广泛的、多层次的沟通、交流、合作渠道,积极探寻增进双方互信、深化战略互惠关系的有效路径,在构建中日经济关系新格局中主动担当、积极作为。

韩喜平在致辞中说,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的讲话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势不可当!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必将胜利!”我们学术界应该努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为人类和平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吉林大学是中国共产党亲手创建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也是国家布局在东北地区唯一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传承红色基因,坚持将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作为自己矢志不渝的重大使命,一直高度重视包括日本研究在内的东北亚区域国别研究。中日互为重要近邻,两国关系源远流长又错综复杂。本次全国日本经济学会年会,以“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与日本经济发展——二战后80年回顾与展望”为主题,契合国际秩序动荡变革期的时代背景,既总结历史演进过程,也对未来发展前景进行展望分析,可谓恰逢其时、意义重大。希望广大研究日本经济的专家学者立足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要求,紧紧围绕国家对外开放的重大战略部署,产出更多高质量学术成果和社会服务成果。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党委书记、全国日本经济学会会长闫坤在主持开幕式时表示,二战结束以来,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历经深刻变革,日本经济也先后走过战后复兴、高速增长、稳定发展、长期低迷等不同阶段。其发展轨迹不仅深受全球秩序演变的影响,也在亚太经济格局的调整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期望各位专家学者能够分享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在思想碰撞中激发创新灵感,深化对日本经济运行规律及中日关系发展的认知,共同推动日本经济研究学科向前发展。

学术报告环节由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副院长、全国日本经济学会副会长崔健主持,四位专家做了精彩的报告。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员、全国日本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张季风谈到,近30年既是日本经济相对低迷的30年,也是其努力推动自主改革、追求高水平开放和高质量发展的30年。当前日本仍是经济总量世界第四的发达经济体,是债权大国、贸易大国,其经济演变过程和经验教训值得探讨。面向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的现实需求,以及区域国别学成为一级学科的时代机遇,必须深入探索中国自主知识体系视角下的日本经济研究,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根本遵循,推动经济学与区域国别学交叉融合,依托事实和数据,科学呈现日本经济发展的真实样态。

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院长吴昊认为,日本案例充分说明了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对一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尤其是对外向型经济的深刻影响。作为美国在亚太地区的重要盟友,日本的地缘政治位势、经济发展空间与美国紧密相连。其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考虑到与美国的国际利益协调,这无疑增加了政策制定的复杂性。当前的国际秩序动荡也对更多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任何一个国家都需要在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之间求得平衡。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教授、全国日本经济学会副会长陈子雷认为,中日两国经济发展均处于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双方产业合作紧密,经济利益深度融合,经贸关系亟待迈上新台阶。中日应建立契合新时代要求的新合作格局,发扬“以经促政”的优良传统,扩大各领域各部门对话交流,培育更多新的增长点;秉持发展眼光,坚持相向而行,用好中日经济伙伴关系磋商等工作机制,建立政企交流渠道,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弘扬亚洲价值,以开放应对封闭,以包容替代排他,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维护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

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副院长、全国日本经济学会副会长张玉来认为,“唯GDP论”在解释日本近30年经济发展上存在局限性。自上世纪90年代初泡沫经济崩溃后,日本名义GDP增长长期低迷,人均GDP排名相对下降,进而被视为增长乏力、创新不足、结构僵化的反面教材。然而,日本经济发展依然存在诸多不可忽视的亮点,包括庞大的国民净财富与海外资产、较高的生活品质与社会发展水平、持续的技术创新与工匠精神等。在看待日本经济发展时,GDP及其组成仍是重要基础指标,但同时需要引入更多维度指标作为依据。

主旨报告专家点评环节由辽宁大学日本研究所教授、全国日本经济学会副会长崔岩主持。东北财经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兼国际经济贸易学院院长施锦芳,吉林大学日本研究所所长庞德良,中国驻日本大使馆原经济商务公使、全国日本经济学会副会长宋耀明,河北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成新轩从不同角度对主旨报告进行了学术点评。

本次研讨会设置了“战后80年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与日本经济发展”“关税战背景下的中日经贸合作”“数字经济、绿色经济与东北亚区域合作”“产业链重构与经济安全”等四个专业分会。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商务部、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天津社会科学院、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以及北京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辽宁大学、吉林大学等科研院所和高校的百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
参会学者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分析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历程和中日经贸关系发展的新动向,并围绕日本宏观经济形势、经济转型、财税改革、产业政策、乡村振兴、人口老龄化、社会保障以及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等诸多议题展开热烈讨论。会议的成功举办对深化我国学术界关于日本经济的研究,以及推动中日开展各领域的交流与合作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